Path
|

用手繪統一中國?──從室裝考試看台灣設計教育的時代錯位



當AI、3D與BIM成為主流,為何我們的考試還停留在鉛筆與畫架的年代?

🧱 一場荒謬卻真實的對話

「老師,今天有人去考室內裝修學科欸!」
「你覺得那張考試有用嗎?」
「至少能練練手繪吧?」

教室裡傳來笑聲,我沉默了一下,說:
「這就像以前有人說要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樣。」

全班先是愣了一下,然後笑了。
但那笑聲背後,其實是一種對教育制度的無奈


🧭 從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」到「手繪統一室裝」

這不是政治笑話,而是歷史的鏡像。
過去的政治信仰,相信「理念就能改變現實」;
現在的教育考試,也相信「傳統就能代表專業」。

然而,現實是:
當AI生成圖像、SketchUp自動建模、D5即時渲染已經成為業界標配,
我們卻仍要求學生在考場上用鉛筆徒手畫施工圖。

這就像讓士兵拿著57步槍、上刺刀,對抗飛彈一樣。
這不是浪漫,而是時代錯位。


💡 教育的核心問題:考什麼,代表我們相信什麼

每一種考試制度,都在反映一個價值觀。
當我們要求學生「手繪出正確的透視」,
其實是在傳遞一種訊息:

「速度不重要、科技不重要、創新也不重要。」

但設計產業早已走向跨平台整合與技術創新
教育若仍以「能畫出圖」作為唯一指標,
那我們培養的,不是設計師,而是時代的旁觀者。


🚀 新時代的室內設計師:從手繪到AI的思維轉換

真正的挑戰不是「會不會畫」,
而是「能不能用技術解決問題」。

AI繪圖工具能讓概念表達更快;
SketchUp與LayOut減少施工誤差;
D5、Enscape則讓客戶在設計初期就能走進未來的空間

這些都是「現代設計素養」的一部分。
教育若無法反映這樣的現實,
考試就淪為一場懷舊的表演。

🧭 結語:別讓手繪成為信仰

我從不反對手繪。
手繪是設計師的語言,是感性的思考方式。
但它不應該成為「通往專業」的唯一門票。

真正的設計教育,應該教學生如何運用新工具去表達舊智慧
如果一張手繪圖能讓人看見空間的靈魂,那很好;
但若只為了通過考試而畫,那就只剩下形式。

我們該問的,不是學生會不會畫,
而是——我們的教育,還會不會「教」?


室內設計乙級技術士 線上課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.

類似的文章